迟楠:建设人才引育集聚阵地,发挥融合创新核心力量听取了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我感到充满担当、饱含智慧、凝聚希望。
学校还启动首届复旦大学教材建设奖评选,评选出优秀教材奖特等奖22项,优秀教材奖一等奖33项、二等奖40项,此外还特设教材建设特别贡献奖、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项。据介绍,全国教材建设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项,是教材领域的最高奖,是检阅、展示教材建设服务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成果,增强教材工作者荣誉感、责任感,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材体系的一项重大制度。

焦扬指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做好教材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强教材育人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为第一个复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七大系列精品教材建设计划首批共立项51项,首批邀请了47位复旦著名教授主持编写校级重点教材,并通过认定制将3部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和1教育部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专项教材认定为七大系列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焦扬:擦亮复旦教材品牌,开创新时代学校教材工作新局面焦扬代表学校党委,向获奖个人和集体表示祝贺,向所有参与支持教材工作的师生员工表示感谢和敬意。
建强专业力量,加强评估分析、政策研究、前沿跟踪、教育培训,把国家和校级教材建设研究基地打造成为全校教材建设的示范支撑。制图:曹丛钰实习编辑:苏尧祎责任编辑:李斯嘉。据介绍,学工部和医学学工部号召院系组织本科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复旦学校学员、本科生新生骨干培训班学员等各类本科生优秀学生骨干近300人,组建本科生党员迎新服务队。
高考过后,万家奇在暑假里打工赚取学费,为家庭减轻负担。尽心迎接新生和家长,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你们是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你们什么时候到校的?还适应学校的生活吗?焦扬听说万家奇和室友昨天都来报到,现在一切都安顿好,感到很欣慰。焦扬询问志愿者的工作情况。
有问题、困难主动提出来,我们的老师、同学、辅导员们都会帮助你们。本学期,我们即将恢复线下教学。

两姐妹希望在复旦学业进步,也发展各自对于音乐、艺术的爱好。你们什么时候来中国的?生活上还习惯吗?有没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一位2022级计算机系德国留学生刚从贵阳来报到,6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大二、大三同学8月8日乘坐包机来学校,还有巴西的新生也来到复旦。寝室内窗明几净,住着8位数学科学学院2022级直博生,其中6位都是卓博计划新生。对未来的方向,目前还不明确。
本部宿舍楼随处可见红衣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焦扬称赞博士生们多才多艺、文理兼修,有复旦数学家的风范,勉励他们保持阳光心态,在复旦取得学业更大进步。只要足够努力,复旦会让你成才在本部7号楼,焦扬与楼内的宿管督导员交流,并表示慰问。他们,将在复旦迎接属于自己的新生与成长。
身穿背后印有学生党员服务队、欢迎新同学的红上衣,学生迎新志愿者们站在正门迎新导引牌四周,随时为新生和家长解答问题,指引方向。万家奇的父母都是聋哑人,长年在外务工,万家奇和爷爷奶奶生活,这些年上学费用基本靠亲友筹措和社会帮助。

悉心照料暖心互助,复旦迎新显温情随后,焦扬一行来到北区67号楼101寝室,慰问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盲人新生朱苓君。两姐妹从小就有复旦梦,其父毕业于复旦大学。
安保队员有条不紊地测温、查证(扫码),最大限度实现人员快速通行。此外,保卫处专门在本部、北区、东区和南区设置四个缓冲区,专设指引牌,经测温、查证后,引导送新生入校的车辆在指定区域卸运行李,再指引新生前往报到点。希望大家互相关心,共同成长。志愿者说:我们会为新同学们带路,让他们从‘新生专用通道进入校园。焦扬一行来到7号楼123宿舍,慰问2022级管理学院经济管理试验班新生代表、双胞胎姐妹满思易、满思奇。学校还从校友捐助中设立专项,购买盲文转换软件硬件,方便日常学习、生活。
朱苓君先天失明,看不到任何东西。8月28日,天朗气清,复旦校园活力盎然。
焦扬说,学校特别安排陈尚君这样的名师当书院院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大家风范,这实在是一种幸运,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宿舍楼内有淋浴间、开水房、洗衣房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活有一定保障。
教室要注意通风、清洁消杀,保持良好学习环境,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增强狠抓落实能力,谋定而动迅速推进。
他表示,要形成创新策源高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构建第一个复旦科技研发新格局。8月25日、27日,复旦大学2022年校领导班子暑期务虚会在逸夫科技楼召开。鲜明资源配置导向,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积极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状态全力应战,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地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举措,为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实支撑。
要抓紧做好服务国家地方的布局工作和机制建设,把上海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主阵地,完善地方合作网络,重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造科创母基金蓄水池,让四个面向真正落地,创造更多具有显示度的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多新路、积蓄更大资源。以深入实施大人才战略为突破口,引领高质量发展和第一个复旦建设25日下午,在以深入实施大人才战略为突破口,引领高质量发展和‘第一个复旦建设单元,校领导班子成员对标中央、上海的最新要求和政策,围绕大人才战略和十四五重点任务落实,研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作用。
金力:坚持人才强校、打破资源瓶颈,让复旦成为人才发展的沃土、创新服务的沃土金力指出,建设第一个复旦的核心要素,是学科、人才和资源。以《建设品牌课程精品教材,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为题,徐雷介绍了我校本科教育十四五规划进展情况。
坚持养用结合,构建人才全周期培育体系。相关部处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对建设第一个复旦来说,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天地,新在哪里?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两大课题和问题,抓住打开新天地的突破口。常务副校长许征以《汇聚资源、协同发展,提升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能级,助力双一流建设》为题,从目标愿景、谋篇布局、能力提升三方面入手,聚焦国家和上海战略需求,提出要把建设第一个复旦放到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都市的全局中来进行谋划推进,汇聚资源助力双一流建设。要将党建思政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将教育教学创新传统和雄厚基础转化为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新突破,将基础厚实门类综合的学科优势转化为融合创新的新成效。校党委书记焦扬主持会议。
深化供需对接,服务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充分发挥人才队伍体系性作用,有效激发人才系统性创新活力。
他从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三方共建托管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医学教育的现代化、上海医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培养世界一流的医学人才和医学科学家。
以《落实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保障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为题,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校监察专员金海燕简要介绍了中管高校管党治党责任体系中各监督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指出监督的目的是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他回顾了学校在紧抓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有利契机基础上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办医学院新路上的新成绩、新高度,总结了经验和做法,提出以院庆为契机,振奋精神再出发,书写上医新辉煌,为建设第一个复旦做出医科的新贡献。 |